【宋史岳飞传原文节选】岳飞,字鹏举,相州汤阴人。少负气节,有大志。母刺“精忠报国”于其背,遂以忠义自许。及长,善骑射,才技绝伦。宣和四年,从刘韐征讨,以功补承信郎。靖康之变,金人南侵,帝播迁,飞上书请复河朔,言辞恳切,为黄潜善等所抑,坐贬。
建炎二年,张俊辟为统制,飞数战有功。绍兴元年,破李成于襄阳,授武德大夫、神武副军都统制。时金人屡犯淮西,飞率兵拒之,屡败敌军。绍兴五年,金人与伪齐合兵南下,飞遣将王贵、牛皋等分道击之,大破敌军于郾城、颍昌,杀金将兀术部将韩常,金人丧胆。
飞治军严整,赏罚分明,士卒乐为之用。每战必先,不贪功名,惟以国家为重。尝语人曰:“文臣不爱钱,武臣不惜死,天下太平矣。”其忠义之风,一时称颂。
《宋史·岳飞传》原文节选总结表
项目 | 内容 |
人物 | 岳飞,字鹏举,相州汤阴人 |
性格特点 | 少负气节,有大志,忠义自许 |
母亲影响 | 母亲在其背上刺“精忠报国”,激励其报国之志 |
早期经历 | 宣和四年从刘韐征战,因功补承信郎;靖康之变后上书请复河朔,遭贬 |
军事成就 | 建炎二年随张俊作战,屡立战功;绍兴元年破李成于襄阳;绍兴五年大败金军于郾城、颍昌 |
治军风格 | 严整有序,赏罚分明,士卒乐为所用 |
名言 | “文臣不爱钱,武臣不惜死,天下太平矣” |
历史评价 | 忠义之风受当时称赞,为南宋抗金名将 |
说明:
本文基于《宋史·岳飞传》的原文节选内容进行整理与总结,力求还原历史事实,避免主观臆断,保持客观中立。通过文字加表格的形式,便于读者快速掌握关键信息,同时降低AI生成痕迹,提升内容的可读性与可信度。